寶島示威文化 香港自愧不如
【明報專訊】周到的計劃、有序的組織。遊行路線沿途掛上高音喇叭,統一接受來自主席台的指令,倒扁口號設計得簡潔明瞭,詞句抑揚頓挫配合得當,使數十萬人一呼,天地震盪,加上組織者配以特別音響效果,在口號之後配上「轟隆」一聲倒地巨響。台灣的示威文化,不但使香港自愧不如,更令大陸的群眾運動相形見拙。
群情洶湧 生意照做
長久的浸淫,台北民眾對大規模街頭抗爭已見怪不怪。反扁大遊行最激之時,記者擠入遊行隊伍經過的中央圖書館,裏面寧靜如舊,閱覽室依舊有人在悠然地閱讀,對門外如潮如湧的遊行隊伍視若無睹。而只要走出遊行區,台北街面一切如常,車來車往,就算遊行長龍經過的街道,商店照樣做生意,既不關門,也不怕被搶。
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從昨天開始,再度成為華人世界關注焦點。這條已經成為台灣民主與抗爭代名詞的大道原名叫介壽路。10年前,當時的台北市長陳水扁下令將其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時,他應料想不到,這條大道今天會成為數十萬民眾抗議他、要他下台的地點。
台灣的街頭民主運動經過十多年「路演」之後,形式愈來愈成熟,明顯走在兩岸三地之前列。惟令人不安的是,台灣的民主政治常常難脫以統獨議題為磨心的窠臼,令人憂慮。記者昨日離開會場欲截的士回酒店寫稿,數度被拒載,並被「綠色司機」訓斥一頓,即是明證。
挺扁的士拒載記者
記者好不容易攔下一輛的士,不料上車後司機竟惡聲惡氣地說﹕「還好你不是穿紅衣服,否則別想上我的車。」當這名「深綠」司機得悉記者來自香港,臉色又一沉地說﹕「香港就是中國,你們中國的媒體,能為我們台灣人說話嗎﹖﹗」
記者連日在台北採訪,已多次遭遇相似情形。眼前司機如此無理,本想即場數落其幾句,但轉念作罷,下車時車資150元新台幣,於是拋下兩張百元鈔,說「不用找了」,見司機即換一副笑臉連道「謝謝」,心裏也不以為然地笑了。
陳永階
看完以上的新聞報導後,實在忍不住寫了一封電郵給這位記者: 這裡的意思,是想講對方因你的「施捨」而感之前對你的無禮有歉嗎? 這篇報導實在難得,當台灣媒體在9月9日前經已反思這次靜坐的復雜性,靜坐為何要事前「實習」之時,香港竟出現這篇對靜坐全面讚揚的報導。 建議閣下下次遇上香港再有本地民眾遊行之時,到到維園對面的中央圖書館,那裡不正也是一大群人在看書嗎,雖然這裡一如平日,叫不上肅靜。亦請到到遊行人士必經的渣甸坊、軒尼詩道,那間店是要關門以防暴徒闖入搶劫的?香港遊行不能以韓農的一次反世貿遊行就被定型。
『記者連日在台北採訪,已多次遭遇相似情形。眼前司機如此無理,本想即場數落其幾句,但轉念作罷,下車時車資150元新台幣,於是拋下兩張百元鈔,說「不用找了」,見司機即換一副笑臉連道「謝謝」,心裏也不以為然地笑了。』
『反扁大遊行最激之時,記者擠入遊行隊伍經過的中央圖書館,裏面寧靜如舊,閱覽室依舊有人在悠然地閱讀,對門外如潮如湧的遊行隊伍視若無睹。而只要走出遊行區,台北街面一切如常,車來車往,就算遊行長龍經過的街道,商店照樣做生意,既不關門,也不怕被搶。』